- 解決地球系統問題需要新站位2019-07-08
- 滿地寶便攜式鉆機 資源、環境與生態問題已成為事關人類發展前景的全球性問題。近幾十年來,隨著人..
- 我國綠色礦山建設掠影2019-04-26
- 滿地寶便攜式鉆機 10月1日,自然資源部頒布的非金屬、水泥灰巖、砂石、煤炭、黃金、石油、冶金、..
- 綠色礦山建設對礦山清潔技術...2019-03-20
- 滿地寶 便攜式鉆機 作為全球能源結構最清潔的國家之一,加拿大在清潔能源和可持續發展技術方面的..
- 綠色礦山建設應“量身定制”2019-03-13
- 滿地寶便攜式鉆機 2007年,我國提出綠色礦山概念。2008年,《全國礦產資源規劃(2008-2015年)》..
- 砂石行業企業如何建設綠色礦山?2018-12-29
- 滿地寶便攜式鉆機 近年來,隨著生態環保要求越來越嚴及河砂資源的短缺和禁采,以機制砂石為主的砂..
- 綠色礦山建設須做到能盡其用...2018-12-19
- 滿地寶便攜式鉆機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關村綠色礦山產業聯盟技術委員會主任蘇義腦近日在接受中國礦..
- 云南啟動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2018-11-22
- 滿地寶便攜式鉆機 日前,云南省委省政府印發《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實施方案》,推進生態環境..
- 浙江啟用綠色礦山標識和旗幟2018-11-21
- 滿地寶便攜式鉆機 近日,浙江省國土資源廳發布公告,啟用綠色礦山標識和旗幟,以促進全省礦業綠色..
- 中國國土資源經濟研究院綠色...2018-11-15
- 滿地寶便攜式鉆機 近年來,隨著生態環保要求越來越嚴及河砂資源的短缺和禁采,以機制砂石為主的砂..
- 全國政協常委:護好山水林田...2018-11-09
- 滿地寶便攜式鉆機 進一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根本在于學懂弄通做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辯證看待..
- 梧州市國土資源局部署綠色礦...2018-11-09
- 滿地寶便攜式鉆機 日前,梧州市國土資源局召開綠色礦山建設工作會議,部署安排全市綠色礦山建設相關..
- 建設綠色礦山對礦老板有四個...2018-11-07
- 滿地寶便攜式鉆機 綠色礦山 為什么要建設綠色礦山?礦產資源是自然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類..
- 最全!“生態環境部-自然資源...2018-11-07
- 滿地寶便攜式鉆機 近日,生態環境部、自然資源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水利部的三定方案已經出臺,..
- 貴州制定10條措施全面推進綠...2018-11-06
- 滿地寶便攜式鉆機 近日,為引領和帶動傳統礦業轉型升級,提升礦業發展質量和效益,實現綠水青山和..
- 綠色礦業 | 論綠色礦山建設...2018-11-06
- 滿地寶便攜式鉆機 引 言 綠色礦山(green mine)的內涵,是指在礦山開采過程中充分考慮環境影..
- 嚴查數據造假!河北將開展污...2018-11-05
- 滿地寶便攜式鉆機 污染源自動監控設施是排污單位污染防治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有責任和義務對..
- 《非金屬行業綠色礦山建設規...2018-11-02
- 滿地寶便攜式鉆機 一是規范內容全面。 該規范以部標準的形式發布,全面地規定了非金屬礦行業綠..
- 濟寧市強化非煤礦山監管加快...2018-11-01
- 滿地寶便攜式鉆機 濟寧是典型的資源型城市,長期以來,非煤礦山布局不合理,開發規模小,小、散、亂的..
- 砂石開采不可越界!14個省份...2018-10-31
- 滿地寶便攜式鉆機 導讀 截至目前,全國已有14個省份發布本行政區域生態保護紅線,浙江省已劃定..
- 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辦法(...2018-10-26
- 滿地寶便攜式鉆機《 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辦法》已于2018年4月16日由生態環境部部務會議審議通過..

砂石開采不可越界!14個省份完成了劃定、公布生態保護紅線具體方案
作者:金石恒泰 時間:2018-10-31
導讀
截至目前,全國已有14個省份發布本行政區域生態保護紅線,浙江省已劃定生態海洋紅線。其中:
湖北省生態保護紅線總面積4.15萬平方公里,占全省國土面積的22.30%;
四川省生態保護紅線主要分布于川西高山高原、川西南山地和盆周山地,分布格局為“四軸九核”;
江蘇省根據《海洋生態紅線劃定技術指南》,制定《江蘇省海洋生態紅線保護規劃(2016—2020年)》,確定海洋生態保護紅線;
河北省生態保護紅線總面積4.05萬平方公里,占全省國土面積的20.70%。其中,陸域生態保護紅線面積3.86萬平方公里,占全省陸域國土面積的20.49%,海洋生態保護紅線面積1880平方公里,占全省管轄海域面積的26.02%;
云南省生態保護紅線面積11.84萬平方千米,占國土面積的30.90%,基本格局呈“三屏兩帶”等。
小編整理了部分省份生態紅線,主要內容如下:
湖北省生態保護紅線
一、生態保護紅線面積
湖北省生態保護紅線總面積4.15萬平方公里,占全省國土面積的22.30%。
二、生態保護紅線格局
湖北省生態保護紅線總體呈現“四屏三江一區”基本格局。“四屏”指鄂西南武陵山區、鄂西北秦巴山區、鄂東南幕阜山區、鄂東北大別山區四個生態屏障,主要生態功能為水源涵養、生物多樣性維護和水土保持;“三江”指長江、漢江和清江干流的重要水域及岸線;“一區”指江漢平原為主的重要湖泊濕地,主要生態功能為生物多樣性維護和洪水調蓄。
三、主要類型和分布范圍
(一)鄂西南武陵山區生物多樣性維護、水土保持生態保護紅線。紅線面積占該區國土面積的41.14%,主要分布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全境和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縣、長陽土家族自治縣等地,主要包含忠建河大鯢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柴埠溪國家級森林公園、宣恩貢水河國家濕地公園、恩施騰龍洞大峽谷國家地質公園、長江三峽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清江白甲魚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等保護地及生態功能極重要區與生態環境極敏感區。
(二)鄂西北秦巴山區生物多樣性維護生態保護紅線。紅線面積占該區國土面積的32.48%,主要分布在十堰市、神農架林區全境和襄陽市南漳縣、保康縣、谷城縣、老河口市等地,主要包含神農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神農架國家級森林公園、竹山圣水湖國家濕地公園、神農架國家地質公園、武當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丹江鲌類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等保護地及生態功能極重要區與生態環境極敏感區。
(三)鄂東南幕阜山區水源涵養生態保護紅線。紅線面積占該區國土面積的36.94%,主要分布在咸寧市通城縣、崇陽縣、通山縣和黃石市陽新縣等地,主要包含九宮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崇陽國家級森林公園、通山富水湖國家濕地公園、咸寧九宮山—溫泉國家地質公園、九宮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豬婆湖花魚骨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等保護地及生態功能極重要區與生態環境極敏感區。
(四)鄂東北大別山區水土保持生態保護紅線。紅線面積占該區國土面積的13.57%,主要分布在黃岡市全境和孝感市孝昌縣等地,主要包含大別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大別山國家級森林公園、麻城浮橋河國家濕地公園、黃岡大別山國家地質公園、紅安縣天臺山—七里坪省級風景名勝區、觀音湖鱖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等保護地及生態功能極重要區與生態環境極敏感區。
(五)江漢平原湖泊濕地生態保護紅線。紅線面積占該區國土面積的9.19%,主要分布在荊州市、武漢市、鄂州市全境和荊門市、孝感市、黃石市、咸寧市的局部地方,主要包含石首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洈水國家級森林公園、武漢東湖國家濕地公園、木蘭山國家地質公園、陸水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保安湖鱖魚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等保護地及生態功能極重要區與生態環境極敏感區。
(六)鄂北崗地水土保持生態保護紅線。紅線面積占該區國土面積的5.74%,主要分布在隨州市全境和襄陽市、荊門市、孝感市的局部地方,主要包含京山對節白蠟省級自然保護區、中華山國家級森林公園、鐘祥莫愁湖國家濕地公園、隨州大洪山省級地質公園、大洪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惠亭水庫中華鱉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等保護地及生態功能極重要區與生態環境極敏感區。
按照《環境保護部辦公廳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關于印發〈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指南〉的通知》(環辦生態〔2017〕48號,以下簡稱《劃定指南》)要求,結合四川實際,按照定量與定性相結合原則,通過科學評估,識別生態保護的重點類型和重要區域,合理劃定生態保護紅線。
(一)總體劃定情況。
四川省生態功能重要性和生態環境敏感性科學評估結果表明,全省水源涵養極重要區、水土保持極重要區、生物多樣性維護極重要區面積分別為10.56萬平方公里、6.77萬平方公里、10.83萬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極敏感區、土地沙化極敏感區、石漠化極敏感區面積分別為5.28萬平方公里、2.31萬平方公里、0.74萬平方公里。疊加后(去除重疊部分)總面積為16.23萬平方公里,占全省幅員面積的33.38%。
在科學評估基礎上,對各類保護地進行疊加校驗、邊界處理、規劃銜接、跨區域協調、上下對接等,去除城市建設用地、耕地(含永久基本農田)、商品林(含苗圃)、交通用地、工礦用地以及能源、公共服務設施等項目建設用地,完成四川省生態保護紅線劃定。
四川省生態保護紅線總面積14.80萬平方公里,占全省幅員面積的30.45%,涵蓋了水源涵養、生物多樣性維護、水土保持功能極重要區,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石漠化極敏感區,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的生態保育區和核心景觀區,風景名勝區的一級保護區(核心景區)、地質公園的地質遺跡保護區、世界自然遺產地的核心區、濕地公園的濕地保育區和恢復重建區、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的一級保護區、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的核心區等法定保護區域,以及極小種群物種分布棲息地、國家一級公益林、重要濕地、雪山冰川、高原凍土、重要水生生境、特大和大型地質災害隱患點等各類保護地。
四川省生態保護紅線主要分布于川西高山高原、川西南山地和盆周山地,分布格局為“四軸九核”。“四軸”指大巴山、金沙江下游干熱河谷、川東南山地以及盆中丘陵區,呈帶狀分布;“九核”指若爾蓋濕地(黃河源)、雅礱江源、大渡河源以及大雪山、沙魯里山、岷山、邛崍山、涼山—相嶺、錦屏山,以水系、山系為骨架集中成片分布。
按照《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指南》要求,結合江蘇省自然地理特征和生態保護需求,按照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原則,通過科學評估,識別生態保護的重點類型和重要區域,并經過與各類保護地疊加、規劃銜接、跨區域協調、上下對接等過程,劃定陸域生態保護紅線。根據《海洋生態紅線劃定技術指南》,制定《江蘇省海洋生態紅線保護規劃(2016—2020年)》,確定海洋生態保護紅線。將陸域生態保護紅線和海洋生態保護紅線進行銜接,形成江蘇省生態保護紅線。
(一)總體劃定情況。
1.陸域生態保護紅線劃定結果。
全省陸域生態保護紅線劃定面積為8474.27平方公里,占全省陸域國土面積的8.21%。主要分布在長江、京杭大運河沿線、太湖等水源涵養重要區域,洪澤湖濕地、沿海濕地等生物多樣性富集區域,宜溧寧鎮丘陵、淮北丘崗等水源涵養與水土保持重要區域。
全省陸域生態保護紅線空間格局呈現為“一橫兩縱三區”:“一橫”為長江及其岸線,主要生態功能為水源涵養;“兩縱”為京杭大運河沿線和近岸海域,主要生態功能為水源涵養和生物多樣性維護;“三區”為蘇南丘陵區、江淮湖蕩區和淮北丘崗區,主要生態功能為水源涵養和水土保持。
2.海域生態保護紅線劃定結果。
根據《江蘇省海洋生態紅線保護規劃(2016—2020年)》,全省共劃定海洋生態保護紅線面積9676.07平方公里(其中:禁止類紅線區面積680.72平方公里,限制類紅線區面積8995.35平方公里),占全省管轄海域面積的27.83%。共劃定大陸自然岸線335.63公里,占全省岸線的37.58%;劃定海島自然岸線49.69公里,占全省海島岸線的35.28%。
3.陸海統籌生態保護紅線劃定結果
綜合陸域、海域生態保護紅線劃定結果,全省生態保護紅線區域總面積為18150.34平方公里,占全省陸海統籌國土總面積的13.14%。
(二)陸域生態保護紅線劃分類型和標準。
按照《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指南》要求,結合江蘇實際,陸域生態保護紅線共劃分為8種生態保護紅線類型,并提出劃分標準。
(三)陸域生態保護紅線分布。
按照主導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全省陸域生態保護紅線分為水源涵養、水土保持、生物多樣性保護3大功能7個分區。
(四)海域生態保護紅線劃分類型和標準。
按照《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指南》要求,結合江蘇實際,海域生態保護紅線劃共分為8種生態保護紅線類型,并提出邊界確定標準。
(五)海域生態保護紅線分布。
江蘇省海域生態保護紅線包括自然保護區、海洋特別保護區、重要河口生態系統、重要濱海濕地、重要漁業海域、特別保護海島、重要濱海旅游區、重要砂質岸線及鄰近海域等8種類型。海洋生態保護紅線分為禁止和限制類兩類區域,其中:禁止類紅線區面積680.72平方公里,占海洋生態保護紅線總面積的7.0%;限制類紅線區面積8995.35平方公里,占海洋生態保護紅線總面積的93.0%。
河北省生態保護紅線
一、總面積
全省生態保護紅線總面積4.05萬平方公里,占全省國土面積的20.70%。其中,陸域生態保護紅線面積3.86萬平方公里,占全省陸域國土面積的20.49%,海洋生態保護紅線面積1880平方公里,占全省管轄海域面積的26.02%。
二、基本格局
基本格局呈“兩屏、兩帶、多點”。
“兩屏”為燕山和太行山生態屏障,主要生態功能為水源涵養、水土保持與生物多樣性維護。
“兩帶”為壩上高原防風固沙林帶和濱海濕地及沿海防護林帶。壩上高原防風固沙林帶主要生態功能為防風固沙,是京津冀地區抵御渾善達克沙地南侵的最后一道防線;濱海濕地及沿海防護林帶對維護海岸生態系統穩定,提高抵御風沙和大潮等自然災害具有重要生態功能。
“多點”是指分散于平原及山地的各類生態保護地。保護地內多以水庫、湖泊、森林、濕地、河流為主,具有洪水調蓄、調節徑流、水源涵養、生物多樣性維護等功能。
三、主要類型和分布范圍
主要類型有壩上高原防風固沙生態保護紅線、燕山水源涵養—生物多樣性維護生態保護紅線、太行山水土保持—生物多樣性維護生態保護紅線、河北平原河湖濱岸帶生態保護紅線、海岸海域生態保護紅線等。
主要分布于承德、張家口市,唐山市北部山區,秦皇島市中北部山區,保定、石家莊、邢臺、邯鄲市西部山區,滄州、衡水、廊坊市局部區域。
(一)壩上高原防風固沙生態保護紅線。
分布范圍:該區屬內蒙古高原的南緣,生態保護紅線主要分布于張北縣、沽源縣、康保縣、察北管理區、塞北管理區和尚義縣、豐寧滿族自治縣、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的部分地區。生態保護紅線面積3277平方公里,占全省陸域面積的1.74%。
生態系統類型及生態功能:區域內以草原生態系統為主,其次為森林生態系統,植被組成以旱生針茅屬植物為優勢種,羊草草原比重較大,組成森林的樹種有白樺、華北落葉松、山楊、蒙古櫟等,具有極其重要的防風固沙功能。
保護重點:主要保護脆弱的草原生態系統和林草交錯區過渡地帶。
(二)燕山水源涵養—生物多樣性維護生態保護紅線。
分布范圍:該區位于河北省東北部,北與壩上高原相接,南與河北平原為鄰。生態保護紅線主要分布于張家口東部壩下、承德地區壩下和唐山、秦皇島市所屬19個縣(市)。生態保護紅線面積22579平方公里,占全省陸域面積的11.97%。
生態系統類型及生態功能:區域內以森林生態系統為主,植被覆蓋率高,降水條件好,河流水系發達,是灤河、潮白河、遼河三大水系的主要發源地,有潘家口、大黑汀等水庫,是北京、天津、唐山三大城市重要水源地,具有重要的水源涵養功能。區域內物種豐富,植被保護良好,為大量生物提供了棲息地,保護了物種的完整性,具有較強的生物多樣性維護功能。
保護重點:主要保護森林生態系統,以及珍稀野生動植物棲息地與集中分布區。
(三)太行山水土保持—生物多樣性維護生態保護紅線。
分布范圍:該區位于河北省西部,西與山西省交界,東與河北平原相連,南與河南省相接。生態保護紅線主要分布于保定、石家莊、邢臺、邯鄲市的西部山區。生態保護紅線面積11158平方公里,占全省陸域面積的5.92%。
生態系統類型及生態功能:區域內以森林生態系統為主,有大小河流數十條,分屬于海河水系的大清河、子牙河、漳衛河系。還分布有西大洋、王快、崗南、黃壁莊、朱莊、岳城等多個大中型水庫,具有重要的水土保持與水源涵養功能。區域內西部深山區物種比較豐富,具有較強的生物多樣性維護功能。區域內低山丘陵區植被蓋度較差,水土流失敏感性強,水土流失嚴重,易發生地質災害,是國家水土流失重點治理區域。
保護重點:主要保護森林生態系統,珍稀野生動植物棲息地與集中分布區,以及太行山丘陵水土流失重點治理區。
(四)河北平原河湖濱岸帶生態保護紅線。
分布范圍:該區屬華北平原北部區,南到河南省界,北至燕山,西鄰太行山,東瀕渤海。生態保護紅線主要分布于廊坊、滄州、衡水市,秦皇島、唐山市南部,保定、石家莊、邢臺、邯鄲市東部。生態保護紅線面積1618平方公里,占全省陸域面積的0.86%。
生態系統類型及生態功能:區域內主要以農田生態系統為主,兼有河流與淡水濕地生態系統,分布有海河、灤河兩大水系,其中,海河是該區域最大河流,主要支流有北運河、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南運河。區域內還分布有白洋淀、衡水湖、南大港等河湖、濕地、洼地,具有重要的洪水調蓄、生物多樣性維護功能。
保護重點:主要保護內陸河流與淡水濕地生態系統,逐漸恢復流域內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棲息地。
(五)海岸海域生態保護紅線。
分布范圍:海岸海域生態保護紅線主要分布于秦皇島、唐山、滄州市的沿海地區。生態保護紅線面積1880平方公里,占全省管轄海域面積的26.02%。
生態系統類型及生態功能:區域內主要有海洋、河口、濕地、森林等生態系統。主要生態功能是維護水產種質資源,緩解生態環境惡化,改善沿海地帶生態脆弱性,提高抵御風沙和大潮等自然災害,是京津地區的海防安全重要屏障。
保護重點:主要保護海岸海域生態系統,逐步恢復海岸海域區域內的水產種質資源棲息地以及沿海防護林。
《云南省生態保護紅線》
一、總面積
全省生態保護紅線面積11.84萬平方千米,占國土面積的30.90%。
二、基本格局
基本格局呈“三屏兩帶”。
“三屏”:青藏高原南緣滇西北高山峽谷生態屏障、哀牢山—無量山山地生態屏障、南部邊境熱帶森林生態屏障。
“兩帶”:金沙江、瀾滄江、紅河干熱河谷地帶,東南部喀斯特地帶。
三、主要類型和分布范圍
包含生物多樣性維護、水源涵養、水土保持三大紅線類型,11個分區。
(一)滇西北高山峽谷生物多樣性維護與水源涵養生態保護紅線。該區域位于我省西北部,涉及保山、大理、麗江、怒江、迪慶等5個州、市,面積3.54萬平方千米,占全省生態保護紅線面積的29.90%,是全省海拔最高的地區,為典型的高山峽谷地貌分布區。受季風和地形影響,立體氣候極為顯著。植被以中山濕性常綠闊葉林、暖溫性針葉林、溫涼性針葉林、寒溫性針葉林、高山亞高山草甸等為代表。重點保護物種有滇金絲猴、白眉長臂猿、云豹、雪豹、金雕、云南紅豆杉、珙桐、瀾滄黃杉、大果紅杉、油麥吊云杉等珍稀動植物。已建有云南白馬雪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云南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香格里拉哈巴雪山省級自然保護區、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遺產地等保護地。
(二)哀牢山—無量山山地生物多樣性維護與水土保持生態保護紅線。該區域位于我省中部,地處云貴高原、橫斷山脈和青藏高原南緣三大地理區域的結合部,涉及玉溪、楚雄、普洱、大理等4個州、市,面積0.86萬平方千米,占全省生態保護紅線面積的7.26%。受東南季風和西南季風影響,干濕季分明。植被以季風常綠闊葉林、中山濕性常綠闊葉林等為代表。重點保護物種有西黑冠長臂猿、綠孔雀、云南紅豆杉、篦齒蘇鐵、銀杏、長蕊木蘭等珍稀動植物。已建有云南哀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云南無量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等保護地。
(三)南部邊境熱帶森林生物多樣性維護生態保護紅線。該區域位于我省南部邊境,涉及紅河、文山、普洱、西雙版納、臨滄等5個州、市,面積1.68萬平方千米,占全省生態保護紅線面積的14.19%。地貌以中、低山山地為主,寬谷眾多,常年高溫高濕。植被以熱帶雨林、季雨林、季風常綠闊葉林、暖熱性針葉林等為代表。重點保護物種有亞洲象、印度野牛、白頰長臂猿、印支虎、蘇鐵、桫欏、望天樹、華蓋木等珍稀動植物。已建有云南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云南納板河流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云南金平分水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云南黃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富寧馱娘江省級自然保護區等保護地。
(四)大盈江—瑞麗江水源涵養生態保護紅線。該區域位于我省西部,涉及德宏州,面積0.33萬平方千米,占全省生態保護紅線面積的2.79%。該區域山脈縱橫,地勢高差明顯,沿河平壩與峽谷相間。受西南季風影響,雨量充沛,全年冷熱變化不顯著。植被以熱帶雨林、季雨林、季風常綠闊葉林、中山濕性常綠闊葉林等為代表。重點保護物種有白眉長臂猿、印度野牛、熊猴、云豹、東京龍腦香、篦齒蘇鐵、云南藍果樹、萼翅藤、鹿角蕨等珍稀動植物。已建有瑞麗江—大盈江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云南銅壁關省級自然保護區等保護地。
(五)高原湖泊及牛欄江上游水源涵養生態保護紅線。該區域位于我省中西部,地勢起伏和緩,涉及昆明、玉溪、紅河、大理、麗江等5個州、市,面積0.57萬平方千米,占全省生態保護紅線面積的4.81%,是我省構造湖泊和巖溶湖泊分布最集中的區域。植被以半濕潤常綠闊葉林、暖溫性針葉林、暖溫性灌叢等為代表。重點保護物種有白腹錦雞、云南閉殼龜、鱇浪白魚、滇池金線鲃、大理弓魚、寬葉水韭、西康玉蘭等珍稀動植物。已建有云南蒼山洱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金殿國家森林公園、撫仙—星云湖泊省級風景名勝區、石屏異龍湖省級風景名勝區等保護地。
(六)珠江上游及滇東南喀斯特地帶水土保持生態保護紅線。該區域位于我省東部和東南部,涉及昆明、曲靖、玉溪、紅河、文山等5個州、市,面積1.45萬平方千米,占全省生態保護紅線面積的12.25%。巖溶地貌發育,是紅河、珠江等重要河流的源頭和上游區域,以中亞熱帶季風氣候為主。植被以季風常綠闊葉林、半濕潤常綠闊葉林、暖溫性針葉林、石灰巖灌叢等為代表。重點保護物種有灰葉猴、蜂猴、金錢豹、黑鳶、華蓋木、云南擬單性木蘭、云南穗花杉、毛枝五針松、鐘萼木等珍稀動植物。已建有云南文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石林世界自然遺產地、丘北普者黑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等保護地。
(七)怒江下游水土保持生態保護紅線。該區域位于我省西南部,怒江下游地區,涉及保山、臨滄等2個市,面積0.32萬平方千米,占全省生態保護紅線面積的2.70%。地貌以中山山地與寬谷盆地為主,兼具北熱帶和南亞熱帶氣候特征。植被以季雨林、季風常綠闊葉林、中山濕性常綠闊葉林等為代表。重點保護物種有白掌長臂猿、灰葉猴、孟加拉虎、綠孔雀、黑桫欏、藤棗、董棕、三棱櫟、四數木等珍稀動植物。已建有云南永德大雪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鎮康南捧河省級自然保護區等保護地。
(八)瀾滄江中山峽谷水土保持生態保護紅線。該區域位于我省西南部,瀾滄江中下游,涉及保山、普洱、大理、臨滄等4個州、市,面積1.07萬平方千米,占全省生態保護紅線面積的9.04%。以中山河谷地貌為主,降水豐富,干濕季分明。植被以季雨林、季風常綠闊葉林、落葉闊葉林、暖熱性針葉林、暖溫性針葉林為代表。重點保護物種有蜂猴、穿山甲、綠孔雀、巨蜥、蟒蛇、蘇鐵、千果欖仁、大葉木蘭、紅椿等珍稀動植物。已建有臨滄瀾滄江省級自然保護區、景谷威遠江省級自然保護區、耿馬南汀河省級風景名勝區等保護地。
(九)金沙江干熱河谷及山原水土保持生態保護紅線。該區域位于滇川交界的金沙江河谷地帶,涉及昆明、楚雄、大理、麗江等4個州、市,面積0.87萬平方千米,占全省生態保護紅線面積的7.35%。以中山峽谷地貌為主,氣候高溫少雨。植被以干熱河谷稀樹灌木草叢、干熱河谷灌叢、暖溫性針葉林等為代表。重點保護物種有林麝、中華鬣羚、穿山甲、黑翅鳶、紅瘰疣螈、攀枝花蘇鐵、云南紅豆杉、丁茜、平當樹等珍稀動植物。已建有云南轎子雪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楚雄紫溪山省級自然保護區、元謀省級風景名勝區等保護地。
(十)金沙江下游—小江流域水土流失控制生態保護紅線。該區域位于我省東北部,涉及昆明、曲靖、昭通等3個市,面積0.73萬平方千米,占全省生態保護紅線面積的6.17%,是高原邊緣的中山峽谷區,四季分明,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濕潤。植被以半濕潤常綠闊葉林、落葉闊葉林、暖溫性針葉林、亞高山草甸等為代表。重點保護物種有金錢豹、云豹、小熊貓、大靈貓、大鯢、南方紅豆杉、珙桐、連香樹、異穎草等珍稀動植物。已建有云南大山包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云南藥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云南烏蒙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云南會澤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等保護地。
(十一)紅河(元江)干熱河谷及山原水土保持生態保護紅線。該區域位于我省中南部,紅河(元江)中下游地區,涉及玉溪、楚雄、紅河等3個州、市,面積0.42萬平方千米,占全省生態保護紅線面積的3.55%。以中山河谷地貌為主,降水量少,氣溫高。植被以季風常綠闊葉林、干熱河谷稀樹灌木草叢等為代表。重點保護物種有蜂猴、短尾猴、綠孔雀、巨蜥、蟒蛇、桫欏、元江蘇鐵、水青樹、鵝掌楸、董棕等珍稀動植物。已建有云南元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建水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個舊蔓耗省級風景名勝區等保護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