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價結束六連陰!避險情緒短...2020-03-18
- 周三(3月18日)現貨黃金圍繞1535美元震蕩運行,現報1534 12美元,漲幅0 36%。 周二因美國正在考..
- 我國礦業國際產能合作形勢分...2020-03-11
- 礦業國際產能合作是保障國家能源資源安全的重要途徑,同時也是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和全球礦業治理的..
- 我國重要礦集區找礦取得新進展2020-03-09
- 記者近日從自然資源部礦產勘查技術指導中心獲悉,我國礦集區找礦工作取得新進展:自2016年起,我國先..
- 礦業在回暖,發展潛力大2020-03-09
- 礦業在回暖 發展潛力大日期:2020-3-3 來源:中國礦業報2月28日,國家統計局發布《中華人民民共和..
- 海外搞礦,是一場“賭博”2019-07-08
- 滿地寶便攜式鉆機 近日,據MiningWeekly報道,艾芬豪礦業公司(Ivanhoe Mines)宣布,其在民主剛..
- 世界上最深的鉆孔,科拉超深...2019-06-25
- 滿地寶便攜式鉆機 科拉超深鉆孔(科拉超深鉆孔是蘇聯于1970年在科拉半島鄰近挪威國界的地區所進行..
- 2018年全國地質勘查成果通報2019-06-24
- 滿地寶便攜式鉆機 一、地質勘查投入 2018年我國地質勘查投入延續了近年來的下行趨勢。全國地質..
- 2019年,各省地勘局財政撥款...2019-06-17
- 滿地寶便攜式鉆機 近期,全國各個省份地勘局已經陸續公布了2019年部門預算清單,其中對預算總額、..
- 我國地質調查重要新聞報道一...2019-05-16
- 滿地寶便攜式鉆機 金秋十月,我們再次相聚天津,參加一年一度的礦業盛會——中國國際礦業大會。今..
- 我國地勘行業發展一年回眸2019-05-05
- 滿地寶便攜式鉆機 我國生態環境保護政策趨緊對地質勘查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使得財政資金主要..
- 我國礦政管理這一年2019-04-30
- 滿地寶便攜式鉆機 生態文明建設關乎人民福祉,關乎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關乎民族未來的美好前景。..
- 全球礦業資本市場呈現向好跡象2019-04-25
- 滿地寶便攜式鉆機 魔鬼藏在細節里,天使又常常與魔鬼相伴。一些礦業人這樣形容資本是礦業市場最活..
- 礦業“走出去”應把握國際規則2019-04-25
- 滿地寶便攜式鉆機 日前,在天津舉行的2018中國國際礦業大會上,法規與政策分論壇圍繞信息披露與執..
- 我國企業面向非洲“走出去”...2019-04-24
- 滿地寶便攜式鉆機 在2018中國國際礦業大會上,在非洲有多年工作背景的瑞典科技大學教授孟瑞松(M..
- 論道天津,企業高管把脈礦業未來2019-04-18
- 滿地寶便攜式鉆機 10月19日,在天津舉行的2018中國國際礦業大會分論壇——企業高管論壇,引來眾多..
- 官宣!中國地質調查取得多項...2019-04-17
- 滿地寶便攜式鉆機 10月18日,2018中國國際礦業大會中國地質調查新進展專題論壇座無虛席。近期自然..
- 什么樣的礦山才是智能礦山,...2019-04-17
- 滿地寶便攜式鉆機 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
- 資源型城市如何轉型升級,專...2019-04-15
- 滿地寶便攜式鉆機 資源型城市的數量占據全國城市總數量的近一半。因此,資源型城市的可持續發展直..
- 20多個國家的科學家共同為人...2019-04-10
- 滿地寶便攜式鉆機 10月24日,地球深部探測與應用國際學術研討會在北京開幕。 本次研討會旨在交..
- 粉末地質學,該說再見了!2019-03-25
- 滿地寶便攜式鉆機 窮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致其實。科學研究既要追求知識和真理,也要服務于經濟社會..

官宣!中國地質調查取得多項進展!
作者:金石恒泰 時間:2019-04-17
10月18日,2018中國國際礦業大會中國地質調查新進展專題論壇座無虛席。近期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工作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突破,使得這次地質調查新進展論壇尤為引人關注。
本次論壇上,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王昆宣布地質云2.0上線服務,來自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基礎地質、礦產、水工環等領域的5位專家為大家作專題報告。他們分別介紹了中國地質填圖改革思路和試點示范圖幅,2019~2021年國家地質調查業務總體布局,2016~2018三年來中國在基礎地質調查、礦產資源調查、水工環地質調查等方面取得的主要進展。
接下來,讓我們共同回顧過去3年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在基礎地質、礦產資源和水工環地質調查領域取得的諸多進展。
深化認知,提升解決基礎地質科學問題能力
先來看這樣一組數據,2016~2018年,中國地質調查局共計完成1∶5萬區調41.3萬平方千米,提交1000余幅國際分幅1∶5萬地質圖;全國累計完成1∶5萬區調381萬平方千米,占陸域國土面積的39.6%。
數據直觀說明,過去3年陸域基礎地質調查在量上有了穩步增長。事實上,不只在量上,陸域基礎地質調查工作在思路上也有了很大的轉變。據中國地質調查局基礎部主任肖桂義介紹,陸域基礎地質調查工作不再只重視成礦帶的部署,而是更加面向國家和社會需求,部署在經濟發達地區。在西部盆山的基礎地質調查項目以服務能源和礦產資源保障為主,在東部平原經濟區的則以服務國家重大區域發展戰略、生態文明建設為主。
除此以外,3年來共完成航空物探112.4萬測線千米,探索了全國-六大區-各省(市、自治區)地質圖圖件更新機制,編制了六大區1∶150萬地質圖,開展了32個省、6個大區、7個構造單元和全國地質志的編制,首批出版了10個省級志。
無人機航空磁測系統
在海洋基礎地質調查方面,開展我國管轄海域1∶100萬區域地質調查成果集成,初步編制完成了地質、地球物理、地球化學三大類20余幅成果圖件,在區域構造、地層、能源資源地質背景等方面提出了一批創新認識。完成霞浦縣、錦西縣等圖幅1∶25萬海洋區域地質調查,系統獲取了地形地貌、地球物理、表層沉積物、地質災害等資料。
獲取大量的基礎地質數據和信息,一方面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效服務,另一方面大大深化了地球認知水平,解決一批制約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的關鍵問題。經過3年努力,基礎地質調查在解決關鍵問題和發展地球系統科學上取得了一系列進展。
在解決制約能源資源的關鍵基礎地質問題方面,明確銀額盆地具有雙層結構,存在白堊系及晚古生界兩個不同的含油氣地層系統,將下部的晚古生代系統劃分為7個分區,為油氣資源勘探提供了依據;通過聯井剖面分析,明確了松遼等主要盆地砂巖型鈾礦的賦存規律;編制了華北平原基巖地質圖,細劃了基底的四級構造單元,突出表達了霧迷山組、馬家溝組等熱儲層,為地熱調查提供了基礎支撐;完善了南黃海海相古生界多源多期油氣成藏地質模型,結合地震資料,提交了油氣勘探井的布設方案。
在解決制約重要礦產資源的關鍵基礎地質問題方面,提出喜馬拉雅雙穹隆構造帶南、北兩側構造環境不同,分別控制稀有金屬、Au成礦的新認識,指明了找礦方向;明確幕阜山復式巖體中早白堊世S型花崗巖后期偉晶巖脈控制稀有金屬礦成礦,推動江南造山帶稀有金屬礦產找礦突破。
在解決制約環境、災害的關鍵基礎地質問題方面,建立了華北晚更新世以來的地層格架,明確了晚更新世以來沉積過程、環境變化與黃河流域人類文明發展的關系;編制了冀東平原區的第四紀地質圖,明確灤河沖積扇向東遷移,查明了7000年來渤海灣海岸線北岸不斷侵蝕、南西岸不斷淤積的變遷規律,為尋找潛在水源地和渤海灣生態環境研究提供了科學依據;根據淺表土壤地球化學測量結果,揭示了北京南部平原區拒馬河和永定河沖積扇物質組成的差異及其根本原因、表層次生鹽漬化與農田灌溉的關系。
在解決地球系統科學的關鍵基礎地質問題方面,厘定了我國主要克拉通最古老巖石的分布和時代,提出揚子陸塊與全球板塊構造啟動時間上一致性的認識;在華北克拉通識別出3條巨型高壓麻粒巖相變質帶,明確了19.0億~18.5億年聚合成統一克拉通,是哥倫比亞超大陸聚合的響應;確定了揚子陸塊南、北緣均發育840Ma左右的蛇綠巖和弧巖漿巖,以及830Ma變質事件和820Ma板內裂解事件,明確了揚子陸塊Rodinia超大陸聚散的響應過程;在昌寧-孟連結合帶識別出完整的古生代蛇綠混雜巖,揭示了特提斯洋從早古生代一直延續到晚古生代,建立了原-古特提斯連續演化模式;發現并精細解剖了興蒙造山帶十余處蛇綠混雜巖帶,提出了古亞洲洋主縫合帶展布的新認識;對地球演化過程中環境與生物巨變事件有了新認識。
與此同時,基礎地質調查還創新了技術方法,建立了適合中國國情的現代區域地質調查技術體系;自主研發出國際領先水平的無人機航空磁測系統,并實現廣泛應用;智能地質填圖方法在11個區調項目中推廣利用,為地質填圖從數字化向智能化邁進打下了堅實基礎,有效促進了地質云和信息化建設。
捷報頻傳,礦產資源調查成果豐碩
圍繞長江經濟帶頁巖氣、北方新區新層系油氣、松遼盆地頁巖油三大科技攻堅戰,2016~2018年油氣資源地質調查取得多項重要進展。
長江經濟帶頁巖氣調查取得重大突破,以構建長江經濟帶頁巖氣勘查開發新格局為目標開展頁巖氣地質調查,實現由長江上游向長江中、下游的戰略拓展;優選17個頁巖氣有利區,為加快頁巖氣的勘查開發提供了目標;提出“富有機質頁巖發育、構造保存穩定、地層超壓”三位一體頁巖氣成藏理論,總結建立了逆斷向斜控藏型、基地隆起控藏型等5種頁巖氣成藏模式;創新建立了地質條件、技術經濟、生態環境頁巖氣資源綜合評價方法,形成了低勘探程度區頁巖氣“甜點”預測、地層壓力預測、陸相頁巖油綜合評價等技術方法。
以尋找油氣資源戰略接替為目標,北方新區新層系油氣調查取得重大突破,針對新區新層系優選了15個油氣有利區,作為下一步戰略主攻目標;塔里木盆地山前帶溫宿凸起新層系取得重大突破,深層油氣調查取得重要進展,為向深部油氣進軍提供了基礎;阜新盆地遼阜地2井鉆獲15.3立方米/日的高產工業油流;在銀額盆地開展油氣基地地質調查和戰略選區調查,重新厘定了石炭-二疊紀地層層序,明確了石炭-二疊紀為陸內裂谷盆地,解決了重大基礎地質問題。
地質數據更新與應用
以拓展油氣資源新類型為目標,煤層氣等其他非常規油氣調查取得積極進展,煤層氣地質調查在4個新區5口井均實現高產工業氣流,實現新區突破;油頁巖、油砂、水合物均取得重要發現。
除此之外,過去3年,我國在錳、金、銅、鉛鋅等大宗緊缺礦產地質調查,石墨等戰略新興礦產地質調查方面也有諸多收獲。
中國地質調查局資源評價部主任張作衡介紹道,在大型資源基地綜合地質調查過程中,中國地質調查局轉變傳統資源調查方式,由單一的資源調查向地質潛力、開發條件、環境影響“三位一體”綜合調查轉變,實施了內蒙古赤峰有色金屬基地等7項綜合地質調查試點項目,初步建立了礦產資源基地綜合地質調查技術方法體系,探索建立了技術經濟評價模型和環境影響評價指標體系,取得了川西鋰等一批重要礦產地質調查新發現,進一步夯實了基地資源基礎。
支撐服務,水工環地質調查加強成果轉化應用
“這是我們編制的一些圖鑒,包括地下水資源、土地情況等。”在匯報的一開始,中國地質調查局水環部張二勇向與會嘉賓展示了幾張圖幅。這些典型圖幅是中國地質調查局支撐服務長江經濟帶空間規劃編制的圖集,包括區域地質圖、人口GDP分布圖、主要流域的水資源圖、水能資源分布圖、生態用地分布圖等。
除了支撐服務長江經濟帶空間規劃,中國地質調查局水工環地質調查另一項服務支撐國家城鎮化建設的工作是開展了全國城市地質調查,對我國19個城市群資源環境條件、337個地級以上城市發展的優勢地質資源和重大地質問題進行了分析,并取得了認識和宏觀判斷。
分布式多源、異構、多尺度柵格數據
在支撐服務自然資源管理方面,水工環地質調查進行了全國和分省自然資源圖集編制,編制了中國濱海濕地變化情況遙感調查報告和東北地區地下水超采情況報告。認真梳理總結近年來開展多門類自然調查的實踐經驗,圍繞支撐服務自然資源管理、優化地質調查業務結構和布局等部署開展了一系列專題研究。全面完成國家地下水監測站點建設,初步實現對全國主要平原盆地的地下水動態監測。首輪全國地下水水質與污染調查評價進入綜合研究成果階段。支撐國土空間開發規劃。推進全國地質環境圖系編制與出版。開展礦山地質環境管理、全國土壤環境地球化學調查。“部分報告和成果已經提交,支撐當地自然資源管理規劃,”張二勇說。
圍繞備受關注的地熱資源,精心組織實施了地熱科技攻堅戰。在雄安新區開展了調查,力爭建立可以規模化永續利用的地熱資源模式;在青海共和盆地圈定了18處干熱巖體,為干熱巖開發提供了重要的基地。
與此同時,初步建立了基于物聯網、信息化和大數據技術的地質災害監測預警系統,創新提出了地質災害監測預警“GPP”模式,即“政府主導+專業支撐+群眾參與”模式。創新推出新一代水工環地質圖件。構建“三位一體”技術標準體系。
未來三年,充分體現地質調查工作新定位
2019~2021年,國家地質調查工作將突出加強海陸油氣資源調查、天然氣水合物勘查試采、清潔能源調查;拓展自然資源綜合調查、國土空間適宜性評價、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和生態地質調查;加強地質災害隱患調查、水資源與水文地質調查、國家地下水監測;落實找礦突破戰略行動、礦產資源國情調查和古生物化石調查。
論壇上,中國地質調查局總工室主任徐學義詳細介紹了公益性基礎地質調查計劃、能源礦產地質調查計劃、重要金屬非金屬礦產地質調查計劃、海洋地質調查與天然氣水合物勘查試采計劃、重要經濟區和城市群綜合地質調查計劃、地質災害隱患和水文地質生態地質調查計劃、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評價地質調查支撐計劃、地質數據更新與應用服務計劃、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和國土開發保護地質調查計劃、地質科技創新計劃等十大計劃的部署。
區域地質調查
值得注意的是,地質云2.0就是地質數據更新與應用服務計劃的核心成果之一,主要目標是為社會提供服務,形成符合各類用戶需要的信息產品,及時有效地提供地質資料信息服務。未來3年地質云的5項主要任務是,開展國家基礎地質數據更新與集成、建設地質大數據中心、建設地質云3.0、推進智能化地質調查、提升地質云基礎設施支撐能力。
無論是過去的成果還是未來一段時間的工作部署,中國地質調查新進展論壇都在釋放著一個信號——國家地質調查工作在逐步轉變。在服務方向上從以礦產資源為主轉變為包括礦產資源在內的各類自然資源;指導思想和指導理論從過去的地質科學轉變為地球系統科學;科技創新和信息化的內容被大大加強,成為地質調查發展的核心動力與引擎。
上一篇:什么樣的礦山才是智能礦山,看這里!
下一篇:論道天津,企業高管把脈礦業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