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價結束六連陰!避險情緒短...2020-03-18
- 周三(3月18日)現貨黃金圍繞1535美元震蕩運行,現報1534 12美元,漲幅0 36%。 周二因美國正在考..
- 我國礦業國際產能合作形勢分...2020-03-11
- 礦業國際產能合作是保障國家能源資源安全的重要途徑,同時也是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和全球礦業治理的..
- 我國重要礦集區找礦取得新進展2020-03-09
- 記者近日從自然資源部礦產勘查技術指導中心獲悉,我國礦集區找礦工作取得新進展:自2016年起,我國先..
- 礦業在回暖,發展潛力大2020-03-09
- 礦業在回暖 發展潛力大日期:2020-3-3 來源:中國礦業報2月28日,國家統計局發布《中華人民民共和..
- 海外搞礦,是一場“賭博”2019-07-08
- 滿地寶便攜式鉆機 近日,據MiningWeekly報道,艾芬豪礦業公司(Ivanhoe Mines)宣布,其在民主剛..
- 世界上最深的鉆孔,科拉超深...2019-06-25
- 滿地寶便攜式鉆機 科拉超深鉆孔(科拉超深鉆孔是蘇聯于1970年在科拉半島鄰近挪威國界的地區所進行..
- 2018年全國地質勘查成果通報2019-06-24
- 滿地寶便攜式鉆機 一、地質勘查投入 2018年我國地質勘查投入延續了近年來的下行趨勢。全國地質..
- 2019年,各省地勘局財政撥款...2019-06-17
- 滿地寶便攜式鉆機 近期,全國各個省份地勘局已經陸續公布了2019年部門預算清單,其中對預算總額、..
- 我國地質調查重要新聞報道一...2019-05-16
- 滿地寶便攜式鉆機 金秋十月,我們再次相聚天津,參加一年一度的礦業盛會——中國國際礦業大會。今..
- 我國地勘行業發展一年回眸2019-05-05
- 滿地寶便攜式鉆機 我國生態環境保護政策趨緊對地質勘查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使得財政資金主要..
- 我國礦政管理這一年2019-04-30
- 滿地寶便攜式鉆機 生態文明建設關乎人民福祉,關乎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關乎民族未來的美好前景。..
- 全球礦業資本市場呈現向好跡象2019-04-25
- 滿地寶便攜式鉆機 魔鬼藏在細節里,天使又常常與魔鬼相伴。一些礦業人這樣形容資本是礦業市場最活..
- 礦業“走出去”應把握國際規則2019-04-25
- 滿地寶便攜式鉆機 日前,在天津舉行的2018中國國際礦業大會上,法規與政策分論壇圍繞信息披露與執..
- 我國企業面向非洲“走出去”...2019-04-24
- 滿地寶便攜式鉆機 在2018中國國際礦業大會上,在非洲有多年工作背景的瑞典科技大學教授孟瑞松(M..
- 論道天津,企業高管把脈礦業未來2019-04-18
- 滿地寶便攜式鉆機 10月19日,在天津舉行的2018中國國際礦業大會分論壇——企業高管論壇,引來眾多..
- 官宣!中國地質調查取得多項...2019-04-17
- 滿地寶便攜式鉆機 10月18日,2018中國國際礦業大會中國地質調查新進展專題論壇座無虛席。近期自然..
- 什么樣的礦山才是智能礦山,...2019-04-17
- 滿地寶便攜式鉆機 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
- 資源型城市如何轉型升級,專...2019-04-15
- 滿地寶便攜式鉆機 資源型城市的數量占據全國城市總數量的近一半。因此,資源型城市的可持續發展直..
- 20多個國家的科學家共同為人...2019-04-10
- 滿地寶便攜式鉆機 10月24日,地球深部探測與應用國際學術研討會在北京開幕。 本次研討會旨在交..
- 粉末地質學,該說再見了!2019-03-25
- 滿地寶便攜式鉆機 窮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致其實。科學研究既要追求知識和真理,也要服務于經濟社會..
我國礦業國際產能合作形勢分析與展望
作者:金石恒泰 時間:2020-03-11礦業國際產能合作是保障國家能源資源安全的重要途徑,同時也是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和全球礦業治理的重要抓手。2019年境外地質調查工作轉型,以企業需求為導向,力求實現精準服務。境外礦業投資穩步增長,存量規模躋身全球前列,礦業國際產能合作繼續向多元化發展。值得關注的是,部分資源國家政策調整對礦業投資的影響顯現,各國在資源領域的博弈日漸激烈,境外礦產勘查動力仍舊不足。中國企業礦業國際產能合作將在新的機遇和挑戰中繼續前進。
基礎地質調查服務礦業國際產能合作
1. 推進戰略性礦產供需分析與全球布局研究
中國地質調查局全面預測了我國46種主要礦產2020~ 2035年需求趨勢,論證了2020年、2025年和2030年保障形勢,為新時代礦產資源決策提供了重要科學基礎,有效支撐國家能源資源決策。聚焦國家需求和“一帶一路”倡議,圍繞戰略性礦產和重點地區“兩條線”,基于全球消費格局、資源與生產貿易格局、2035年中國供需趨勢、我國境外開發現狀、規劃布局方向和目標,以及特征風險與對策等六方面綜合考慮,提出16種戰略性礦產全球布局規劃建議。
2. 全球礦產資源信息系統轉型升級,全新服務平臺上線
全球礦產資源信息系統啟動升級改造工作,以數據共建、信息共享、動態聯動為總體思路,通過多種渠道收集、發布權威的全球礦業項目、礦業公司、礦業權、礦業資訊等動態數據,建立了全球礦業項目數據庫,全球礦業公司數據集和剛果(金)、幾內亞、坦桑尼亞、秘魯、老撾等26個國家的礦業權數據庫。全球礦產資源信息系統互聯網版(全球地質礦產信息網)實現了與“地質云”的對接,上線“一帶一路”等專題,為企業提供礦業國際產能合作信息服務的能力進一步提升。
3. 聚焦戰略緊缺礦產研究評價工作,創新服務企業模式
中國地質調查局聚焦鋰、鈷、鎳、銅、鉀鹽、稀土、油氣、金、錳、鈾、鈹、鉻、鎢、錫、鐵等我國緊缺的戰略性礦產,在全球6個重要成礦區帶部署了成礦規律研究與資源潛力評價工作。在贊比亞、老撾、蒙古等國家開展區域地質調查工作,圈定了80個找礦遠景區,調查成果直接引導中資企業注冊礦權3處。精準對接“走出去”過程中不同階段企業需求,創新合作與服務模式,形成為企業提供找礦靶區、優選找礦靶區、提供技術資料、提供野外現場技術和提供合作調查研究等服務模式,為56家中資企業在25個國家的64個礦業項目提供了服務。
2009年-2018年我國采礦業對外直接投資流量、存量及行業排名(數據來源:中國商務部、國家統計局、國家外匯管理局2009-2018年度《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
2013年-2018年我國采礦業對外投資并購情況(數據來源:中國商務部、國家統計局、國家外匯管理局2013-2018年度《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
礦業國際產能合作穩步發展
1. 采礦業一直是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重要組成部分
根據商務部等部門編寫的《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以下簡稱“公報”),近10年來采礦業(公報中采礦業是指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有色金屬礦采選、黑色金屬礦采選、煤炭開采等領域)對外直接投資存量一直位居行業前列。2013年采礦業對外投資存量首次突破1000億美元,2018年達1734.8億美元,居全行業第6位。雖然近年來份額下降,但采礦業依然是中國對外投資重要領域之一。采礦業對外直接投資流量于2013年達到峰值248.1億美元,隨后開始下降。2017年流向采礦業的投資首次體現為負值(-37億美元)。2018年采礦業投資流量回正,達46.3億美元,居全行業第8位。采礦業對外投資并購金額近年來波動較大。2018年采礦業完成27起對外投資并購,累計金額91.8億美元,同比減少19.5%,居全行業第二位,僅次于制造業,金額占比為12.4%。
2. 中國企業已經成為全球礦業市場的重要力量
根據經合組織(OECD)、美國商務部經濟分析局、英國國家統計局等機構數據,2018年中國采礦業對外直接投資存量規模已經超過美國(1567.96億美元),位居世界第二位,僅次于英國,成為全球最主要的采礦業對外投資國之一。
在2019年度《財富》雜志發布的世界500強名單中(營業收入排名),金屬礦業行業欄目共有9家企業上榜,除傳統國際四大礦業巨頭外,其余5家皆為中國企業,五礦、中鋁、江銅、金川和銅陵有色分列第1位、3位、6為、7位、9位。《福布斯》雜志根據2018年度的銷售額度、利潤、總資產和市場價值做加權組合,統計發布的全球上市公司2000強中,金屬和礦業分類中上榜的36家企業中,中資企業有12家,說明中國礦業公司在國際行業中已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
3. 礦業國際產能合作有效提升了我國資源安全保障能力
據不完全統計,中資企業在吉爾吉斯斯坦、塞爾維亞、澳大利亞、贊比亞、阿根廷、加拿大等66個國家投資了640個礦山項目,投資目標礦種涉及鐵、銅、金、鉻、鈾、鋰、鈷、鎳、鉛、鋅、錫、鎢、鋯、鈦、鈧、鈮、鉭、稀土、煤炭、鉑族金屬、寶石類、石墨、鉀鹽等63種礦產,基本覆蓋了我國戰略性礦產資源目錄,同時也涵蓋了美歐等國家關鍵礦產名單中的大部分礦種。大型礦山是企業投資的重點,在所有投資的礦山中大型規模及以上的項目有270處,占總量的42%。雖然我國企業境外投資的礦山數量不多,但部分礦種的權益資源量相當可觀,銅礦、鎳礦、鈷礦、鋁土礦、鉑族金屬、鉻鐵礦等礦產的境外權益資源儲量已經超過國內查明資源儲量。
4. 中國企業對境外戰略性礦產投資不斷加強
戰略性礦產是新興產業發展的基礎原料。企業作為在境外開展礦業產能合作的主體,從保障國家資源安全和企業自身長遠發展的角度,有責任和動力加快布局全球戰略性礦產資源。近年來,中國企業對境外戰略性礦產的投資不斷加強,天齊鋰業、洛陽鉬業、盛和資源、中礦資源等企業通過一系列的海外并購,已經成為鋰、鈷、銫等礦產的全球領軍企業,為增強我國對戰略性礦產資源的全球控制力起到了積極作用。
5. 礦業國際產能合作方式與主體日趨多元化
最初,中國企業主要以設立全資子公司、與當地企業設立合資公司等方式開展礦業國際產能合作。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中國企業境外投資方式日趨多元化。企業不斷探索新的投資模式,出現了以承建礦山工程換取資源開發權利的“工程換資源”模式;購買具有發展潛力或擁有優質項目的公司股權的“股權并購”模式;以及承購產能或獲取產品包銷權的“產能購買”模式;與資產所有者訂立契約,獲取一定期限內資源項目經營權的“租賃經營”模式;與利益相關方成立聯營體共同開發資源項目的“戰略聯盟”模式等。“股權并購”模式是最普遍的投資方式,通過并購企業可以迅速獲得先進的技術、銷售網絡并占據已有市場,還可以獲得已經建立的品牌和其他戰略性資產。
中國境外礦業投資最初以大型國有企業為主體。進入21世紀,民營企業開始進入并且發展迅速。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在境外投資礦業的中資企業中民營企業占比59%,投資礦山項目數量占比45%。洛鉬集團、華友鈷業、天齊鋰業等都是境外礦業投資的重要參與者。在一些案例中,國有企業也開始探索與民營企業合作投資,如中國中鐵、中國電建和華友鈷業成立合資公司,開發位于剛果(金)的華剛銅鈷礦項目。
6. 礦業合作與“一帶一路”建設雙向促進效應日益凸顯
自2013年“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中外合作取得明顯成效。截至2019年10月底,中國已經同137個國家和30個國際組織簽署197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一帶一路”倡議為我國與沿線國家開展礦業合作創造了歷史機遇,各國希望利用中國在礦業領域的技術、裝備、資金、人才等優勢推動礦產資源的勘查開發。同時,礦業領域的國際產能合作也助推了“一帶一路”倡議的扎實發展。據統計,當前我國企業與全球66個國家開展了礦業產能合作,遍布全球六大洲,其中“一帶一路”沿線國家51個,占比77%。我國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投資的礦業項目285處,占項目總量的45%,礦業產能合作已經成為“一帶一路”合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新形勢與新挑戰
1. 資源國礦業政策變動對投資產生負面影響
礦業投資相關政策和法律的穩定性及執行力,是決定一個國家和地區礦業投資環境的重要依據,也是作為投資者抵抗風險的最后屏障。在“逆全球化”背景下,貿易保護主義和資源民族主義有所抬頭,部分國家近年來密集修訂礦業法規,對我國企業投資產生了一定的負面影響。如銅鈷資源大國剛果(金)2018年頒布新礦法,要求大幅提升礦業權利金,規定政府在礦業項目中的持股比例,嘉能可、蘭德黃金、洛陽鉬業等重要投資者紛紛表示擔憂。鄰國的贊比亞同樣提高礦業稅率,被咨詢機構普雷米爾(Premier Consult)評為全球礦業稅負最重的國家。此外,贊比亞還提高了礦業用電價格,對礦業企業生產成本產生重要影響。印度尼西亞高懸禁止原礦出口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嚴重制約了企業新進入投資采礦和擴大生產規模。
2. 各國在戰略性礦產資源領域的競爭日益激烈
近年來,美國密集調整全球能源資源政策。美國總統特朗普2017年簽署《推動能源獨立和經濟增長》和《確保關鍵礦產安全和可靠性供應的聯邦戰略》,2018年美國內政部發布35種關鍵礦產清單,2019年美國商務部發布《確保美國關鍵礦產安全和可靠供應的聯邦戰略》。2019年,美國國務院提出“能源資源治理倡議”,拉攏剛果(金)、贊比亞、納米比亞、博茨瓦納、阿根廷、巴西、秘魯、菲律賓、澳大利亞、加拿大等10個我國重要的礦業合作目標國和礦產品進口國建立能源和關鍵礦產聯盟。據統計,中國企業在境外投資的礦山項目中60%分布在以上聯盟國家。另據中國地質調查局全球礦產資源戰略研究中心統計,2017年我國進口的鈮、鐵、鋅、鎳、鈷、銅、鋰等礦產品超過50%來自這些國家。美國一系列舉動旨在保障本國資源安全供應的同時,正削弱中國對關鍵礦產的控制力,中美兩國在全球資源領域的競爭日益顯現。除美國外,歐盟、澳大利亞、英國、日本等國家和地區相繼發布了關鍵礦產目錄并制定了相應的實施戰略,加快在戰略性礦產資源領域的全球布局。如日本近年來將關鍵礦產列入其在全球礦業產業鏈中戰略布局的重點,以三菱商事、三井物產、住友商事等15家主要企業為戰略執行者,在南美洲、非洲、澳大利亞和加拿大建立了資源供應基地,已初步完成了關鍵礦產全球供應鏈的構建。
3. 鋰鈷等新能源材料礦產境外投資降溫
隨著國家新能源汽車補貼不斷縮減,2019年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同比下降4%。需求不振加之產能過剩,反映到原材料價格表現為,鋰鈷等礦產品價格承壓下跌。2019年年末鋰礦產品價格相比近年最高點下跌57%,鈷產品價格相比近年最高點下跌66%。在全球礦業并購市場上,中國企業境外涉鋰、鈷并購不斷降溫,2017年鋰價高峰期時中資企業以鋰為主要目標礦種的并購達15宗,而2019年鋰價下探至10000美元/噸以下后,中資企業的境外涉鋰并購僅為5宗。而前期完成的并購項目,尤其是大額的股權并購,面臨巨大的盈利和財務成本壓力,如天齊鋰業2018年融資約250億元完成對SQM股權并購案,據該公司季報披露,2019年前三季度凈利潤下降91.77%。此外,洛陽鉬業2019年前三季度凈利潤下降69.93%。
4. 境外礦產勘查投入略有回升但仍舊低迷
據“全國地質勘查成果直報系統”統計,2019年我國境外礦產勘查投入約2.7億元,其中72%的資金投向預查、普查和詳查項目,在境外43處礦產地取得勘查進展,新增了資源儲量。2019年資金投入與上年相比略有回升,增幅約8%,但2016年至今,境外礦產勘查投入一直在4億元以下徘徊,相比于高峰時期超過10億元的勘查年投入仍處于低谷階段。相較境外采礦業年度并購額的百億美元規模,境外礦產勘查投入更顯微小,顯示我國企業在境外的礦業投資更偏重于風險較低的成熟礦山項目的并購,介入高風險的礦產勘查投資依然動力不足。
展望與建議
當前,國際環境依然嚴峻復雜,不確定因素增多,資源領域的跨國投資壁壘有所提升。展望2020年,中美歐日在全球資源領域的競爭和博弈還將繼續,非洲、東南亞部分資源國家礦業投資環境可能繼續趨向負面發展。但從中長期來看,中國對礦產資源的需求仍將保持在高位,印度、東盟等新興經濟體工業化對礦產資源的需求將快速增長,全球礦業將會持續發展。走向國際化、投身全球礦業市場的廣闊空間、深度參與全球礦業產業鏈條,是中國企業的必由之路。
一是建議企業境外投資堅持戰略指引。中國境外礦業投資30余年的發展,付出了沉重的代價。總結經驗,企業制定并執行適合自身定位的戰略模式和目標至關重要。篩選項目和介入項目前全面評估評估自身優勢和項目潛在的風險與挑戰,量力而行,堅持“在熟悉的領域,干有把握的事”是有效規避風險的重要策略。
二是建議企業著力提升核心競爭力。礦業投資具有高投入、高回報、高風險、長周期的特點。投資效益受多種因素影響,但關鍵還在于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面對西方礦業公司拋售的所謂“優質”資產,除了查清項目的來龍去脈,更要全面分析自身的比較優勢,通過技術革新和管理增效等手段來提升效益,而非盲目抄底,單純依靠所謂“超級礦業周期”獲得一時盈利。
三是建議企業注重境外投資的模式創新。幾內亞鋁土礦資源曾因為基礎設施落后等問題,開發利用進程緩慢。山東魏橋集團、煙臺港集團、新加坡韋立國際集團、幾內亞UMS礦業服務公司等4家企業組成“贏聯盟”企業聯合體,優勢互補,突破重重障礙,短短4年實現了4000萬噸的鋁土礦產能,“贏聯盟”的合作模式創造了礦業國際產能合作的新樣板。在其他的資源國家也存在制約礦產開發的種種因素,善于整合各方資源,創新合作模式將是突破礦產開發瓶頸的關鍵。□
(作者單位: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展研究中心)
2020-03-10 09:06:33 來源:中國礦業報
上一篇:我國重要礦集區找礦取得新進展
下一篇:金價結束六連陰!避險情緒短時回歸主導